中華人民共和國
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成就
從經濟增長的角度來衡量,第一個五年計劃是一個令人吃驚的成功。國民收入年均增長率為8.9%(按不變價格計算),農業和工業產量的增長每年分別約為3.8%和18.7%。由於人口的年增長率為2.4%,人均生產增長6.5%,按此速度國民收入每十一年將翻一番。中國在二十世紀前半期的生產增長勉強趕上人口的增長(兩者每年各約為1%),與此類型相比,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特徵是明顯的加速度。中國的經驗與大部分新獨立的發展中國家相比也是值得稱讚的,在五十年代,那些國家的年人均增長率約為2.5%。例如,另一個大陸型的農業經濟國家印度的最初經濟條件與中國相似,它在五十年代的人均增長率遠不足2%。 以國民經濟衡量發展的局限性,特別在低收入國家,是眾所周知的,但是中國發展綱領的成就還可以用其他衡量方式來證明。人的壽命是一個國家健康狀況唯一的最佳標誌,它從1950年的三十六歲延長到1957年的五十七歲,比當時低收入國家的平均壽命多十五歲。學齡兒童的入學比率同期從25%增加至50%,進入大中學校的人數也大量增加。隨著國家幾乎完成了一億平方米的職工宿舍,城市居住條件改善了。私人消費者支出以不變價格計算也大有增加。現代部門的名義工資增加了40%以上,而這些工人的生費用只上升了10%。這樣,工資實際上增加了幾乎三分之一,由於增加產量和適度地改善了農產品和製成品的的交換,農民的收入增加了約五分之一。
原文載於《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•革命中國的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