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

宗教往往成為民變的旗幟

一陽生

千百年來,中國民眾一而再、再而三地發動各種變亂與暴動,企圖推翻當政的王朝。而每一次的起事,大都採取這種或那種宗教作為旗幟,以號召、發動和組織勞苦大眾。道教、佛教、明教等等在中國歷史上都曾經被作為反對統治王朝之思想武器。蓋各種宗教不論其教義、儀式有何不同,但主張平等、宣傳正義等卻是大體相通的,故極易為中國農民所接受並加利用。不過歷代農民戰爭不是遭到鎮壓而失敗,就是被領導人利用為改朝換代的工具。因此,每一次新的民變往往要另覓一種新的宗教與理論,作為重新發動農民的旗幟。1840年鴉片戰爭後,中國社會發生了一個根本的轉折。一方面,清王朝繼續統治著全國人民,尤其是廣大的漢族民眾。另方面,外國列強已以炮艦、商品洞門開中國的大門。中國民眾的處境變得越來越加難以忍受,他們希望一舉掙脫套在脖子上的枷鎖,並且力圖尋找一個新的思想武器,作為新形勢下新的民變之新的旗幟。在這種客觀情勢下,自十九世紀之初即在廣東等地逐漸傳播開來的基督新教,就成為這樣一場民變的新武器。太平天國運動發生在廣東、廣西一帶不是偶然的,因為這一帶正是外國列強最先入侵的地方,洋貨之大量輸入使當地農民和手工業者大量瀕於破產。而與洋貨同時輸入的洋教,也自然而然地被當地的民眾首先加以利用。

中國農民起事的思想武器
誰下令誅除楊秀清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