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
清朝統一及康熙、雍正、乾隆盛世
滿清入關後,經過約四十年的時間,次第削平南明政權、三藩及台灣鄭氏的反抗,統一了全國,並開創了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朝百多年的盛世,通常稱為「康雍乾時代」。其間諸帝之文治武功均盛。 聖祖康熙年間(1662年-1722年),留意懲治貪污,節約開支,聖祖更曾六次南巡察訪民情。他又廢止圈地、輕徭薄賦,減輕人民負擔,並且獎勵墾荒,興修水利,發展農業生產。學術方面,康熙擴充科舉,提倡儒術,下令修編了《明史》、《古今圖書集成》、《康熙字典》等鉅著。聖祖除了完成國家統一外,又三次出兵漠北,安定外蒙古,並派員協助西藏地區之管理(後稱駐藏大臣)。外交上,則曾與俄羅斯簽訂《尼布楚條約》,安定了北方。 世宗雍正年間(1723年-1735年),逐步抑制宗室,加強君權,並設立軍機處,使之成為在皇帝裁決下處理全國軍政大事的核心機構。雍正帝在西南邊地區,廢除明朝以來的土司制度,改以流官治理,以消除土司割據狀態,史稱「改土歸流」。經濟方面,先後採取「火耗歸公」、「攤丁入畝」等法,改善財政狀況。另外亦整飭吏治,嚴懲貪官污吏。至於武功方面,世宗曾派兵平定青海地方之反抗,設置西寧辦事大臣。 高宗乾隆年間(1736年-1795年),曾多次減免賦稅,繁榮經濟。又大力發展學術,編纂大型圖書,《四庫全書》即為此一時期之代表作。武功方面,高宗更以其「十全武功」,稱譽於世。
總之,康雍乾時代,清朝的文治武功,皆盛極一時,特別在版圖擴張方面,由於清初諸帝的經略,中國在清代前期成為一個幅員廣大之帝國。其版圖遠超漢、唐,僅次於元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