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夏
党項羌建立夏國
除了遼國外,西夏是北宋前期的另一邊患。 西夏(公元1038-1227年)是羌族的一支党項羌所建之國家。党項羌原居於今青海及四川西北部,八、九世紀時因受吐蕃之侵逼,漸移居至今甘肅、寧夏邊境和陝西北部一帶。其中,拓跋部居於夏州(治今陝西橫山西)。唐末,拓跋思恭因助唐平黃巢有功,被封為夏綏銀節度使,賜姓李,統領夏州、綏州(治今陝西榆林南)一帶,是為西夏之始祖。 北宋建立後,思恭之後李繼捧於太平興國七年(982年)入朝,以所領夏、綏、銀、宥(治今陝西靖邊西)、靜(治今寧夏永寧東北)五州之地歸宋,太宗令其親屬遷至開封。但党項另一首領李繼遷(963年-1003年)則留居銀州,與宋為敵,時降時叛,並結遼國為外援。公元990年,遼封李繼遷為夏王。宋真宗咸平五年(1002年),李繼遷攻佔露州(今寧夏靈武)。不久,遷在攻打西蕃時中矢身亡,其子德明繼立,向宋朝奉表歸誠,真宗以其為定難軍節度使,封西平王,後累遷至太傅,封夏王。
仁宗明道元年(1032年),德明死,子元昊(1003年-1048年)嗣,宋朝使其襲定難軍節度使,封西平王。元昊襲位後四處擴張,其勢力「東盡黃河,西界玉門,南接蕭關(在今寧夏同心南),北控大漠,地方萬餘里」。元昊又仿效漢人,訂定官制、軍制、法律,創制西夏文字。寶元元年(1038年),元昊正式稱帝,國號「大夏」,以興州亦即興慶府(今寧夏銀川)為都,改元曰「天授禮法延祚」,以表脫離宋朝。自此,一個與宋遼鼎立的強夏便正式登上歷史的舞台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