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代十國 馮道並非「無恥」
五代時期的馮道,歷事「四姓十君」,後世史家由於「忠君」、「忠於一家一姓」、「忠臣不事二主」的愚忠思想,多有將馮道定為「無恥」。直至現今的一些歷史教科書也主張此說。然而,「愚忠」正是國家落後、百姓愚昧、君主專制的要素。馮道不愚忠於一家一姓,是進步的表現。他是個有才幹的人,他仕後唐時奏請朝廷刊刻九經印賣,對印刷術的推廣和文化的傳播有巨大的貢獻,而這是「智」的表現。他在契丹滅後晉後,勸契丹主減少殺戮,減輕了百姓的痛苦,這是「仁」的表現。作為一個智者、仁者,受到不同朝代、不同君主的信任,是自然不過的事。可笑的是,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,竟然有人仍盲從附和自北宋以來,被強化了的愚忠思想,斥馮道為無恥,確實是一大笑話,也是民族劣根性的表現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