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朝
(公元618年-公元907年) 武德元年(618),李淵受禪代隋稱帝,定都長安,建立唐朝。貞觀元年(627),分天下為十道,曰:關內、河南、河東、河北、山南、隴右、淮南、江南、劍南、嶺南。至十三年定簿,凡州府三百五十八,縣一千五百五十一。明年,平高昌(今新疆吐魯番),又增二州六縣。盛唐開元、天寶之際,州縣數殆同貞觀,然羈縻州郡,不在此數。開元二十一年(733),又因十道分山南、江南為東、西道,增置黔中道及京畿、都畿,為十五道採訪使。復於邊地置十道節度使、經略使:安西、北庭、河西、朔方、河東、范陽、平盧、隴右、劍南、嶺南五府。其盛時疆域東至安東府(治今朝鮮平壤),西至安西府(治今新疆庫車),南至日南郡(治今越南清化),北至安北府(治今蒙古哈拉和林)。安史亂後,河西、隴右陷於吐蕃,至大中(847-860)、咸通(860-874)始復。乾符(874-879)以後,天下大亂,至為衰敗。天祐元年(904),朱全忠遷唐都於洛陽。至四年,哀帝李柷遜位於梁,唐傳二十帝,歷二百九十年(其間有武則天革唐為周十六年)而亡。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。唐代中國在政治、經濟、軍事、文化、中外關係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。論者以為,唐朝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重要地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: 首先,中國歷史自戰國時代以來,社會經濟、政治、文化等等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過三次高潮,即三次鼎盛局面:第一次在西漢,第二次在唐代,第三次在明清。在第二次高潮中,尤其是唐朝前期,農業生產蒸蒸日上,手工藝品日益精巧,商品經濟空前繁榮,城市生活繁華似錦。唐朝後期,江南經濟進一步發展,為以後南方經濟水平超越北方奠定了基礎。當時在政治上,先後出現了「貞觀之治」和「開元之治」,國家統一,社會安定,呈現一派昇平景象,其成就超邁西漢「文景之治」。唐玄宗統治時期,鼎盛局面達到了高峰,甚至在文壇上也出現了「盛唐氣象」。 就當時的世界範圍來看,唐帝國也是最重要、最強盛的國家之一。歐洲的封建強國主要有法蘭克王國和拜占庭帝國,但就社會發展階段而言,他們都遠遠落後於唐朝。東方重要的國家有印度和日本。印度戒日王重新統一次大陸前後剛剛確立了封建制,可他死後次大陸隨即分崩離析,割據局面一直持續到十二世紀末。日本的「大化改新」雖然盡量模仿唐朝的制度,但改革本身卻是具有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性質。所以,在世界範圍內,唐朝不但能夠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,而且屬於最先進的行列。 其次,唐代在中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壯大中也居有重要的歷史地位。中國社會經過魏晉南北朝的民族融合和文化整合,到隋朝重新實現了政治統一。但隋朝畢竟祚短,中華民族新的統一體的鞏固和發展,中國新文化的形成和繁盛,就成了李唐王朝的歷史任務。有唐歷時幾三百年,前期統一,國力強盛,疆域遼闊。高度的物質文明和高水平的文化使周邊各族增強了向心力,於是國內各民族間的接觸和交往空前發展,民族關係進一步密切。因此,唐代是繼漢代之後,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壯大、發展的又一重要歷史階段。 復次,唐帝國崇高的國際地位和輝煌的經濟文化成就,使亞洲各國乃至歐洲、非洲國家對之產生了由衷的欣羨之情,他們爭相與唐朝交往,遂使中國成為亞洲諸國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和中心,在東西方交往中發揮了顯著重要的作用。在當時的世界中,文化交流中心主要有印度、阿拉伯和唐朝中國,其中又以唐朝地位最為突出。唐代是繼漢代之後,中國歷史上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又一高峰期,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。 再次,唐朝正處於中國古代社會由前期向後期發生轉折的關鍵時期,從這個意義上說,唐朝也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。當時社會變化的中心是:魏晉南北朝以來的民族文化環境,給傳統的中國社會造成了極大衝擊,產生了許多新的因素,世家大族衰頹沒落,一般地主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勢力空前發展。與此相應是各項制度不斷的、全面的變革更新。唐朝後期出現的很多萌芽狀態的新事物,對此後千餘年的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從租庸調到兩稅法的變化,不僅是唐代賦稅制度上的改革,而是中國古代稅制由稅丁到稅產的濫觴。宋代的「二稅」、明代的「一條鞭法」、清代的「攤丁入畝」,都是唐代兩稅制的繼續和發展。中唐時期韓愈和李翱的哲學思想為宋明理學開了先河。韓愈、柳宗元所倡導的「古文運動」為宋代「古文運動」的第二次高潮奠定了基礎,寫古文之風一直持續到「五四」白話文運動的前夕。由此可見,從唐中葉開始到北宋建立,二百年間醞釀了中國古代社會的重大變化,許多新事物都萌發產生於唐代。在這個歷史轉折階段,既有舊時代衰亡中的痛苦,也有新時代來臨的曙光。 總之,唐朝經濟發達、文化繁榮、國力強盛,國際地位超邁往古,是中國歷史上繼漢代出現的又一鼎盛局面,史稱「強漢盛唐」;唐朝後期的發展又為中國古代社會的巨大變革開了先河。唐代確實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光輝燦爛的偉大時代!
(本文作者:
史事論述堅持客觀持平,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