隋朝

隋末農民大起義與隋亡

原中華書局古代編輯室主任 謝方教授

煬帝雖然是被內部兵變殺死的,但實際上卻是被農民大起義推翻的。煬帝的暴政使社會最下層的貧苦農民走投無路,只好鋌而走險,揭竿起義。從大業七年到大業十二年,即從山東王薄領導的長白山農民起義到煬帝避難江都時,五年間全國大小農民起義不下五十餘起,最後形成了李密領導的瓦崗軍、竇建德領導的河北軍、杜伏威領導的江南軍三股強大的農民起義軍。全國大部分地區都被起義軍和地方軍閥割據所佔領,隋朝的勢力只限於少數幾個城市和郡縣。起義軍沉重地打擊了隋統治力量,統治階級內部也出現了矛盾分化。貴族楊玄感起兵反隋是統治階級內部的第一次大分裂。在起義軍逼近東都和江都時,又出現貴族宇文化及兵變的第二次大分裂,煬帝在兵變中被殺。接著另一貴族李淵在關中即位稱帝,建立唐朝,這是統治階級內部的第三次大分裂,隋最終滅亡。面對隋亡後各地自立割據稱帝的新局面,起義軍沒有戰鬥目標,無所適從,最後被有著雄厚實力的關中貴族集團建立的唐朝鎮壓下去。因此是農民起義軍沉重地打擊和瓦解了隋朝的統治力量,可是由於起義軍分散,缺乏領導核心,隋亡後又失去了戰鬥方向,很快便被唐軍次第擊破。轟轟烈烈的隋末農民起義,只得以失敗告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