隋朝

秦、隋速亡之比較

一陽生

隋朝之速亡向來引起歷代首先是唐朝的重視,即所謂「亡隋之轍,殷鑒不遠」。同時,人們也常將秦、隋二朝加以比較,認為它們均因暴政導致二世而亡。其實倘若認真研究,則秦、隋相同之處尚多:(1)秦繼七國紛爭之世,隋承魏晉南北朝分裂之局,乍而統一、治理全國,肩負之歷史擔子頗重。雖然其國祚均短,然各為漢、唐之盛世奠下基礎。故史家或謂盛漢以秦為前奏、以三國為尾聲,盛唐以隋為前奏、以五代為尾聲。(2)始皇創秦制,文帝創隋制,而均為其後歷代所遵循,於一統中國不無貢獻。(3)秦、隋君主均好大喜功,大興土木,廣事建設,雖留下長城、運河令後人受益,但在當時卻勞民傷財,使民眾疲於奔命。(4)秦之苦役重稅、嚴刑峻法,隋之橫徵暴歛、刑政苛殘,均使人民無法忍受,造成天下愁難、民怨沸騰。(5)秦、隋君主均窮兵黷武,東伐西征,南征北戰,不僅使廣大民眾受到驅使奴役,也造成國庫空虛、民窮財盡。(6)秦、隋二代均出現開基君主之後,嫡長被廢黜而二子篡位奪權,並產生暴虐、荒淫之政治。秦始皇、隋煬帝均有弒父之嫌,秦二世及隋煬帝則同為殺兄篡位。(7)秦之國祚僅十五年,隋亦不過三十餘載,二朝均因民變四起只歷二世,而致短命夭折。(8)秦二世被趙高所殺,隋煬帝為宇文化及所弒,兩朝的末代皇帝均死於自己所寵信的權臣手中,即所謂「以萬乘之尊死於一夫之手」,其亡國亡身乃自食荒淫失敗、暴虐統治的惡果。

總之,歷代王朝或因長治而衰亂,或因短命而速亡,其原因有同有異,均須具體分析。唯隋代同秦朝一樣,其興也速,其盛亦快,而其亡於民變則猶如迅雷不及掩耳,頃即覆滅。其深刻教訓實值古今之統治者引為鑒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