隋朝
(公元581年-公元618年)

南北朝末年,中國經歷了270年長期的南北分裂後,人民普遍渴望統一。但北周和南陳的皇帝都沒有統一南北的能力;到了楊堅奪取了北周的政權、建立隋朝以後,這一任務才由隋文帝楊堅予以完成。

楊堅出身北周貴族,周宣帝時拜上柱國、大司馬。後來周靜帝年幼即位,堅為大丞相,總攬軍政大權,在平定了河南、湖北、四川的割據勢力後,又翦除了宇文氏諸王室,於大定元年(581)代周稱帝,建國號隋,是為隋文帝。接著,他開始了統一的軍事部署,先與突厥和親,使東突厥來歸,解除了後顧之憂,然後便安排南下伐陳。文帝以晉王楊廣為行軍元帥,在安徽前線集結兵力,準備渡江。開皇九年(589)正月,先鋒韓擒虎、賀若弼分別從采石、廣陵渡江,直取建康,陳軍崩潰,陳後主投降。南方各地紛紛歸附,文帝出兵後不到四個月,便實現了南北統一。

隋文帝實行了一系列發展經濟、恢復生產、鞏固統一成果的措施。他加強中央行政機構的領導,設立三省六部;又改地方州郡縣三級制為郡縣二級制;改革府兵制;重頒均田令;制定新刑律;新鑄五銖錢;統一度量衡等。他使用得力的大臣高熲、楊素、牛弘、蘇威等,堅持以農為本,興修水利,使手工業和商業得到恢復發展。文帝又開通廣通渠,以便漕運交通,在長安建大興城,並完善科舉制,通過考試選拔人材。仁壽年間,全國戶口增到七百萬戶,倉廩充實,社會安定,出現欣欣向榮的景象。

開皇二十年,文帝廢太子楊勇,另立次子楊廣。楊廣素與宇文述、楊素勾結,建立黨羽,陰謀奪位。仁壽四年,文帝突然病死,楊廣即位,是為隋煬帝。煬帝得志後驕恣無忌,濫用人力財力,揮霍無度。他大規模徵發民工,修建南北大運河及長城;大規模興建東都,窮極華麗,一年間每月役使民工達二百萬人;又大規模徵調軍隊,三次出征高麗,死傷無數;巡遊全國,三下江都,浪費大量錢財,使人民苦不堪言,國力大耗。農村中逃避軍役和勞役的人越來越多,流民遍地。大業七年,在山東首先爆發了王薄領導的農民起義,接著各地農民起義軍風起雲湧,貴族出身的楊玄感也起兵反隋,統治階級內部出現大分裂。起義軍在與隋軍不斷的戰鬥中,分併離合,形成了三支較強大的力量,即在中部李密領導的瓦崗軍,北部竇建德領導的夏軍和南部杜伏威領導的吳軍。大業十三年,瓦崗軍進逼東都。這時煬帝已南下江都,以越王侗留守東都。山西太原留守李淵乘機舉兵進入長安,立代王侑為帝,自為大丞相。大業十四年三月,宇文化及在江都發動兵變,縊殺煬帝。李淵聞訊,當即在長安自立為帝,建立唐朝。這時各地豪強也紛紛獨立,形成群雄並起的局面。此後三四年間,農民起義軍和地方割據武裝都紛紛被唐朝消滅,唐朝繼承隋朝,統一了中國。

隋代在文帝統治時期和煬帝統治初期,社會經濟得到了較快的恢復和發展。在文化方面,也取得了可觀的成就,經學和佛學都有發展,對外文化交流也有不少成就,如隋與東亞的新羅、百濟、日本的使者來往頻繁,特別是日本有不少的僧人、學生到中國來學習;隋煬帝派裴矩到西域,招引各地商人來參觀貿易,還派使者遠至東南亞真臘、赤土等國,使隋代中國在亞洲的地位和影響力都得到增強。

(本文作者:
原中華書局古代編輯室主任謝方教授
本時期條文主要撰稿人:
方:中華書局編審、教授
曾貽芬:北京師範大學教授)

史事論述堅持客觀持平,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