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北朝 教
中國古代對瑣羅亞斯德教的稱謂,又稱火教,俗稱拜火教。教崇奉之神在北魏南梁時稱天神、火天神等,至隋末唐初則稱火或,以示外國的天神。該教傳入中國後,曾受南梁、北魏、北齊、北周等朝的扶持。北魏靈太后就曾率宮廷大臣等數百人奉祀火天神。北齊後主更躬自鼓舞,以事胡天,京都鄴亦建有不少奉祀火的神廟。北周皇帝也親自「拜胡天」,「從事夷俗」。唐初,新疆的高昌、焉耆、康國、疏勒、于闐等地均流行教。從北魏開始,北齊、北周都在鴻臚寺設置火教的祀官。至唐,祠部更設有管理教的祀官薩寶府官,專責主持祭祀,當中又分薩寶正、祝、率府、府史等,官秩自四品至七品不等。東西兩京均建有祠,東京有兩所,西京有四所。唐會昌五年(845年),武宗排佛時教也受牽連。祠被拆毀,祭司被勒令還俗,教受到嚴重打擊。至大中年間始弛禁,但元氣已大傷,未能恢復。以後經五代、兩宋猶有殘存,民間仍有奉祀火神習俗,在汴梁、鎮江等地還有祠。南宋以後,逐漸消失於中國典籍,該教在中國境內趨於絕跡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