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北朝 六鎮 北魏統治時期,經常受到北方強大遊牧民族柔然的威脅。當北魏大軍南下作戰時,柔然騎兵就經常侵入北魏境內。為了拱衛首都平城,防禦柔然的侵擾,北魏前期,就曾在平城以北邊境設置了六個軍鎮,自西而東分別為沃野、懷朔、武川、撫冥、柔玄及懷荒。六鎮扼守交通要道,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。北魏前期和中期,對六鎮十分重視,邊鎮置都大將及僚屬,鎮下置戍,鎮兵巡行防戍。六鎮將領全部由鮮卑貴族擔任,戍防軍人則主要是鮮卑人或來自中原的「強宗子弟」。僅沃野一鎮,就有鎮將、僚吏八百餘人。北方另一遊牧民族高車,亦先後有數十萬人歸附北魏,並也被安置在六鎮地區。
北魏後期,特別是孝文帝遷都洛陽後,北魏王朝著重經營中原,六鎮的戰略地位相對減弱,六鎮將士的社會地位也日漸低下。鮮卑貴族子弟受到歧視,仕途艱難。這一時期被派往防戍六鎮的人,多為流犯或死囚,稱為「府戶」、「兵戶」,與六鎮將士統稱為「鎮戶」。北魏後期,社會矛盾逐步激化,最終引發了六鎮起事。起事失敗後,六鎮兵民二十萬被遣散到河北的定、冀、瀛三州,六鎮從此廢棄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