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晉及十六國 風聲鶴唳,草木皆兵 晉太元八年(383年),前秦苻堅統一北方後,強徵北方人民組成八十七萬大軍南下,想一舉滅掉東晉。其時東晉派謝玄等統率北府兵八萬將士迎戰,戰鬥開始,晉軍先頭部隊在洛澗殲滅秦軍,與前秦軍在淝水隔岸對峙。時苻堅登上壽陽(今安徽壽縣)城樓,見晉軍陣營嚴整,又遠望八公山上的草木,以為都是晉軍,心中畏懼。及後晉軍利用戰術,要求秦軍先稍退,讓晉軍渡過淝水進行決戰。苻堅不虞有詐,一口應允。當秦軍後退時,從前的晉軍降將朱序乘機高呼:「秦軍敗了」於是秦軍陣營大亂,一退而不可復止,而東晉軍隊亦乘勝追擊,大敗秦軍。苻堅在逃跑途中,聽到風聲鶴唳,以為是晉軍追來,嚇得急忙北返。戰鬥結果,晉軍以少勝多,取得了勝利。後來人們就以「草木皆兵」、「風聲鶴唳」形容無知傲慢者,遇到突發事故驚慌失措的樣子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