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朝 綠林、赤眉起事及新莽覆亡 王莽的篡漢改制,非但沒有改善人民的苦況,反而因破產擾民而使社會矛盾加劇。新朝末年,全國接連發生旱、蝗大災,而繼秦末之後另一次大規模的民變終於爆發。 公元17年,王匡和王鳳在新市(今湖北京山東北)率眾起事,因以其西北面的綠林山為根據地,故稱「綠林兵」。次年,另一支以樊崇為首的隊伍也在山東泰山起事,因作戰時塗紅眉毛作為標誌,被人稱為「赤眉兵」。綠林、赤眉兩軍相互呼應,分別在東、南兩個戰場與王莽的軍隊作戰。不久漢朝的宗室劉玄以及劉縯、劉秀兄弟也分別起事,並加入綠林的隊伍。
公元23年,綠林軍各部推劉玄為帝,恢復漢的國號,以是年為更始元年。更始帝遣綠林軍分路經略河南各地,直逼宛城(今河南南陽),不斷取得勝利。王莽聞訊,急派王尋、王邑率軍四十二萬反撲,把綠林軍包圍在昆陽(今河南葉縣),用樓車及地道攻城,並驅趕多種猛獸助戰。那時,王鳳率軍八、九千人奮戰堅守,劉秀則帶領十三名騎兵突圍求援。當各地反對王莽軍隊進抵昆陽之際,劉秀趁莽軍輕敵懈怠,率精兵三千人集中突破敵軍的主將營,殺死王尋,城內守軍乘勝出擊,內外夾攻,結果大破敵軍,殲滅了莽軍的主力。這是中國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一個著名戰例,它決定了新莽政權覆滅的命運。這一年,綠林軍攻入長安,王莽為市民所殺,新朝遂告滅亡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