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漢

海上絲綢之路

漢武帝時曾派太監與應募者航海到東南亞和印度洋採購珍珠、璧琉璃(玻璃製品)、奇石等異物。《漢書•地理志》粵地條曾記載了這條航線:從徐聞、合浦(在廣東西南沿海)出發,經都元國、邑盧沒國、湛離國、夫甘都盧國,最後抵黃支國。前四國今地所在眾說紛紜,未能考定,但肯定是東南亞的沿海地方。黃支國則為唐代所稱的建志補羅,在今印度東南海岸馬德拉斯南部一帶。從黃支國到漢日南郡的回程時間是十個月。這是我國最早的通往印度洋的航程紀錄。漢以後特別是唐宋以後航海交通發展極盛,中國與東南亞和印度洋各國的來往增多,海上貿易以絲綢、香料、瓷器、藥物為主,後人就把這條航路稱之為「海上絲綢之路」,或「絲瓷之路」、「陶瓷之路」、「香藥之路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