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漢

重農抑商

重農抑商即注重農業生產,抑制商業活動的政策。早於戰國時代,法家已提倡重本抑末,以農為本,以工商為末。商鞅變法後,秦國厲行強本抑末、農戰合一,奠定了秦國強大、併吞天下的基礎。秦滅六國後,秦始皇沿用重本抑末之策,加強中央集權的制度。西漢建立後,這種政策仍為漢室所採用,如高祖便有限制商賈不許穿絲織的衣服、不許為官等「抑商」措施。至武帝時,實行鹽鐵官賣、設平準制行均輸法算緡告緡等,大力抑壓民間商業活動。

重農抑商的推行,令老百姓(絕大多數是農民)滿足於「有飯吃」的生活狀態,肚子飽了,便不會作亂而危害政權,這有助於加強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,故為歷代王朝所襲用。但工、商、科技等方面的發展,卻因而大受壓抑,窒礙了整個民族的長遠發展,這與近代中國之積弱有莫大的關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