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漢

削藩

就是削減劉氏諸侯王的封地。提出這一建議的是晁錯。在文帝末年,諸侯王已有十七國,造成尾大不掉之勢,嚴重威脅中央政府。由是晁錯在文帝時「言宜削諸侯事」,「孝文雖不盡聽,然奇其材」。景帝時,錯已「遷為御史大夫,請諸侯之罪過,削其支郡」。景帝令「公卿列侯宗室雜議」,除竇嬰反對外,他人「莫敢難」。吳楚七國遂以誅錯為名起兵反,景帝乃殺錯以謝諸侯。七國叛亂平定後,削藩政策也逐步實行。至武帝時,採主父偃之議,實行推恩令等一系列措施,諸侯王的封地不但日益縮小,而且再也不能干預政事,成為衣租食稅者,諸侯王不復威脅中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