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漢

與民休息

與即給與、幫助;休息即休養生息。「與民休息」意謂在保證王朝統治的前提下,盡量讓百姓休養生息,鼓勵生產,輕徭薄賦,不向外開拓。

秦亡後,由於久經戰亂,社會蕭條,人民困苦;西漢立國,為使國力慢慢回復,故採取一系列措施,以改善情況。高祖時,曾下令解散大量軍隊, 讓兵士回鄉務農;提倡「重農抑商」,不妄作邊釁,不擾農時,讓農民有時間從事生產;又減免賦稅徭役,減輕人民負擔;他還令富豪遷徙,杜絕土地兼併。

文帝即位,繼續推行高祖時的與民休息政策,他先廢除連坐法,又把賦稅由高祖時的十五稅一減為三十稅一,甚至曾一度全免,丁男徭役則由一年一次改為三年一次。而文帝亦以身作則,生活十分樸素。至其子景帝登位,秉承傳統,繼續採取與民休息政策,他正式把三十稅一定為制度,又興辦水利,使社會進一步安定、繁榮。

由是漢初與民休息,社會經濟逐漸復甦,百姓人心樂足,出現了錢幣久久不用數不盡,糧食年年屯積吃不完的豐裕景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