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公
古代朝廷中最尊的三個官職合稱。秦始皇時中央首設丞相、太尉、御史大夫。漢初不設三公。至漢武帝時,因受經學影響,丞相、御史大夫和太尉被稱為三公。成帝綏和元年(前8年),採納何武的建議,將御史大夫改大司空,又把大司馬、大司空的俸祿提高到與丞相相等,確立起以丞相、大司馬、大司空鼎足而立的三公制。哀帝元壽二年(前1年)又將丞相改稱大司徒,由是形成今文經中所說的三公名稱完全一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