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朝
成湯建國
商乃興起於黃河下游的古老部族,相傳其始祖名契,因佐禹治水有功,被舜封於商(今河南商丘南),賜姓子氏。商族在早期經常遷徙居地,自契至成湯共十四世,都邑凡八遷,到成湯時才居於亳(今山東曹縣南)。大約夏朝建立後不久,商族就一直臣服於夏,成了夏的一個屬國。 夏朝末年,國王桀淫暴無道。商之首領成湯遂在賢士伊尹的輔佐下,乘夏之亂先翦滅其屬國,然後集中全力一舉攻夏。他打著「弔民伐罪」的旗號,使師出有名。大約公元前1766年,夏、商之間在鳴條決戰,夏桀遭到慘敗而南逃,後被放於南巢。至此,統治中原地區四百餘年的夏朝遂告滅亡,成湯正式建立了商朝(約公元前1766年─約前1122年),以亳為國都。 因商原係夏之屬國,湯以貴族身分而用武力奪得天下,實現了天命之變革,故後世把商湯伐桀稱之為國史上的第一次貴族革命,並與後來的周武王滅紂合稱「湯、武革命」。
成湯滅夏後,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王朝──商王朝。成湯得到仲虺、伊尹等賢臣的輔佐,使海內諸侯皆歸順商王。他實行的「以寬治民」的政策,使商代的經濟得到很大發展。成湯之孫太甲即位後,不遵湯法,暴虐亂德,政壇耆宿伊尹將他放之桐宮。三年後,太甲悔過自責,伊尹將他迎歸亳都,還政於太甲。商王朝時期「不常厥邑」,先後五次遷都,即:湯居亳、仲丁遷隞、河亶甲自隞遷於相、祖乙又遷於邢、盤庚遷殷。幾十年來,考古工作者已發現偃師二里頭、鄭州商城、偃師商城和安陽殷墟四座商代都邑遺址,其中除安陽殷墟即盤庚所遷之殷為多數學者認同外,前三個地點大家看法均不一致,都有人主張它們是亳都。其中鄭州商城也有人認為是隞。偃師商城有人以為是伊尹放太甲之桐宮。有關問題還在討論之中。通過這些都邑及其遺存的發現,使人們看到商王朝前期的社會生產已有相當高的水平。青銅文明在這一期間獲得很大發展。
|